您当前的位置:学习一百教学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http://www.ybf100.com类型:九年级语文教案发布时间:12-23阅读次数:60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描绘体会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蕴涵的意境。 
  2.在体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3.在体悟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4.赏析《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写法特色,学习作者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清晰表达的方法。 
  5.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 
  2.了解鲁藜生平资料。 
  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1932年回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而后参加左联。1936年在沪入党,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民运干事、战地记者。1949年任天津文协主席,195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远离文艺界。1980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引入阶级学说。七七事变不久,胡风创刊《七月》,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先后为周刊、半月刊、月刊,皖南事变后终刊。后又办《希望》(1945年1月-1946年10月),所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七月诗派”。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入新课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同学们的记忆积累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能背诵出来并简要地谈一下理由吗? 
  同学们所谈的这些,都是我们赏析诗歌的角度。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从更多角度深入赏析诗歌。今天,我们就先共同赏析一首现代诗歌——现代作家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 
  二、引入意境  
  1.朗读释义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朗读边尝试分析诗句的含义,把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跳跃的空隙填补起来。 
  2.生动描绘 
  (1)请一位同学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朗读诗歌。 
  (2)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把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图景表述出来。 
  (温馨指津:从刚才

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来自www.ybf100.com网!http://www.ybf100.com

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用的语言很生动,也竭力将诗中的形象、图景描绘出来了。不过,从大家刚才的评价中我们也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描述虽生动,但似乎少了灵性,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想,这或许与同学们没有考虑到诗歌的意境有关。) 
  一首好诗问世,往往会不胫而走,万口争传,洛阳纸贵。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那么,妙处是什么呢?这就应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如何去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呢?这就得从诗歌语言上如手,从诗歌语言中找寻意象,去体会它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境界或意境,从而在一种或几种意境的基础上形成心灵的空灵世界。 
  3.引进概念 
  (1)意象: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2)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4.再造想象 
  (1)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意象是入诗的必经之门,意境是诗的灵魂。请同学们穿过必经之门去把握灵魂,再次发挥想象,将诗歌描绘成一幅统一而重放异彩的画面。 
  三、体情悟理 
  追求“意境”——这诗歌的灵魂,同学们的“再造想象”较之前动情多了。所谓“意境”的“意”就是指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诗言志”,“诗缘情”,这首小诗宁静而深沉,既有理,又有情。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相关内容以及“再造想象”时的感受一起来体情悟理。 
  (参考答案:1.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这样写道“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诗人看到月光,以为是阳光,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这充分看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看出了诗人对黎明的渴望。2.诗的最后一节中,“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3.“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两行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着。) 
  四、探析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学体裁都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小说、戏曲还有故事和人物,但诗歌(抒情诗)甚至连故事和人物也没有,它唯一给读者的就是语言。我们已经体悟到了《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歌的意境,触摸到了诗歌艺术深处的灵魂。那么,这首诗中作为构建诗歌材料、诗歌意境的物质外壳的语言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探讨一下。 
  (参考答案:1.精练:第一节的十八个字里,诗人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语言精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2.准确:第二节中的 “仿佛”,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了。可见准确的使用词语对增强使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3.寄寓深刻:这首诗的寄寓也是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联系本站公文写作人力资源下载学习频道教学频道作文频道试题课件下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