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习一百教学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考历史党的建设

2017届高考历史党的建设

http://www.ybf100.com类型:高三历史教案发布时间:12-23阅读次数:225
2017届高考历史党的建设 12、十二大(1982年)
   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 想。
13、十三大(1987年)
 内容:①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内容
   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意义:
    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以江泽 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5、十五大(1997年)
  内容: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③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附:
1、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①表现
  A.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统一革命战线,并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实践。
   C.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向农村进军,开展土地革命,创立了“工农武装 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D.1935年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则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E.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 “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②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A.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 路。
 B.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C.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转向农村
原因
    A.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
  B.三次武装起义受挫表明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C.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D.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 转向农村。
②由农村转向城市 
  原因:A.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③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因:“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 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建国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
 ①从建国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 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 上急于求成等。
  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评价:这种体制在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 成  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在农村则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长 期落后。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具体做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发 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评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城市增强 了企业活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原因: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具体做法:把企业推向市场。
  评价: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4、建国以来,党先后制定的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
 ①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背景
A.经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新政权已得到巩固。
    B.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影响:三大改造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提出背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为大规 模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B.党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影响:片面求快,急于求成,轻率发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 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如果觉得《2017届高考历史党的建设》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高考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本站公文写作人力资源下载学习频道教学频道作文频道试题课件下载 | 网站地图